11-建筑学专业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1-12-31 发布者: 浏览量:

建筑学专业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建筑学与人类栖居环境密切相关,横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研究、设计及建造建筑与环境,被誉为土木建筑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龙头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具有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特征,涉及工程、社会、人文、艺术等诸多方面。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需求,着力培养1)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与建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2)具备扎实求精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兼具形象与逻辑思维能力;3)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求真探索的思辨精神;4)注重团队协作,善于沟通表达;5)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品德优良,信念执着,恪守职业信条,能够引领建筑及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培养规格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建筑学方向应修满21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61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相关设计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处理建筑、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相互关系,并具备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设计上的基本能力。

建筑专业毕业生要求素质和能力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建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建筑设计问题。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建筑设计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能够综合考虑功能、技术、艺术、经济及环境等因素,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与决策方法,解决复杂多元的建筑设计问题,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利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手段与方法,研究建筑设计问题,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研究的能力。

5

能够基于建筑学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建筑及建筑设计方案对社会、文化、人居环境的影响,并理解建筑师应承担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6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建筑师职责。

7

能够针对建筑设计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建筑设计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8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建筑设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课程体系

创新性地设立了“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个性发展”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以理论课、核心设计课、专题课和实践环节四大板块专业课程:

核心设计类课程关注空间建构、形式逻辑、场所环境、技术应用等传统的设计问题,同时补充以“开放、多元、创新、共享”为特征的国际化设计类课程集群,包括国际暑期学校、国际联合设计、开放式研究型设计、国际联合毕业设计等,以培养面向前沿的创新能力。

理论类课程包括一、二年级的通识类课程,一至三年级的艺术类课程;同时,紧随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将建筑技术类、建筑历史与理论类课程从二年级一直持续到硕士阶段。专题类课程依托研究所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研究成果,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包括数字化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与节能、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四类。实践环节除了绘画实习、构造实习等必备环节外,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全周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实践环节上,进一步整合深圳行业资源,拓展校企合作力度,利用校企合作和高水平实践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课程:

国际化特色课程:2021年度《国际联合设计》(三年级)课程与香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共建。20192020年度《建筑与城市认知》(一年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合作,前往新加坡、日本、泰国开展国际城市认知交流。疫情前本科一年级学生出境率达95%

建筑历史与理论系列课程:深圳校区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丰富,包括《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纲要》、《中国建筑史》、《中外园林史》、《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建筑测绘实习》、《西方当代建筑理论》、《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文献精读》、《建筑阅读》等,此系列课程为建筑设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相关教师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建筑历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1建筑史教学观摩交流会”上获一等奖。

校企合作系列课程:2020年专业教育评估补充视察后,深圳校区建筑学院深入拓展校企合作,在产学融合协同平台上共建一系列高水平课程。1)与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公司、广州城建实训基地协作共建《建筑构造》、《构造实习》、《建筑工业化》等课程。2)正在与华润置地共建《建筑与房地产》课程。3)与富林木业有限公司、林榔木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木构搭建类课程。


五、师资队伍

建筑学院建筑学共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8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名,教师博士化率为100%。教师学源结构广泛,具备多元的学科背景,具有很强的团队教学和合作科研能力。从博士毕业院校来看,1人毕业于本校,1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1人毕业于东南大学,2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人毕业于香港大学,1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1人毕业于德国包豪斯大学,2人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1人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3人毕业于东京大学,1人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人毕业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1人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1人毕业于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表5-1

表5-1 建筑专业专职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2016-2021

职称

人数

比例(%)

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教授

2

10.5

1

1

2

0

副教授

7

36.8

5

2

7

0

助理教授

8

42.3

2

6

8

0

高级讲师

1

5.2

0

1

1

0

讲师

1

5.2

0

1

1

0

合计

19

100

8

11

19

0


六、教学条件

建筑专业教学场所面积充裕、办学条件优越,其中本科生每个教学班都拥有1-2间专属的专业教室,并且拥有专用的模型室、绘图室、图书室、评图室和档案室,完全满足学生日常工作需求。建筑专业的教学实验依托校区和建筑学院实验平台,拥有9个实验室,其中5个专用实验室,4个校区共用实验室,可充分满足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实验和科研需要。(表6-1

6-1 建筑学院教学空间概括

类别

名称

面积(M2

设备

使用情况

专业教室

本科生专教

400


专用

研究生专教

342


专用

研究生工作室

292


专用

实验室

数字化空间分析实验室

142

多种型号规格激光切割机5台、工业级大型3D打印机1台、VR头盔套装5套、混合现实头盔套装5套、高性能工作站25套、全息互动影像一体机1台、三维激光扫描仪1台,建筑设计与规划软件若干。

专用

城市与建筑模型实验室

166

木模型工具包2套、设计基础教学模型2套、摄影棚套装2套、相机套装2套。

专用

城市与建筑物理实验室

137

包括声、光、热三个部分,半消声室1间、混响室1间、环境测试模拟类软件若干、亮度计、照度计、声级计等声光热检测仪器设备若干、人工天穹系统、多通道LED照明系统、建筑整体气密性测试系统等。

专用

建筑与构造创新实验室

138

各类建筑构造节点、材料展示模型等。

专用

深圳市城市规划模拟与决策仿真重点实验室

279

虚拟仿真决策剧场1套,IBM刀片服务器1台,HP图形工作站3台,热红外成像仪1台以及其他风、光、热、声等仪器测量设备及软件,设备共计63大项,137套。

专用

工程测量与结构检测实验室

66

进口全站仪8台、电子水准仪1套、GPS测量系统1套等。

校区共用

激光加工实验室

135

非金属激光切割机1台、金属激光切割机1台、激光打标机2台,CO2激光打标机1台,平面激光内雕机1台,立体激光内雕机1台,绿光打标机1台。

校区共用

逆向工程与3D打印实验室

135

桌面级3D打印机20台,蜡型3D打印机1台,全彩3D打印机1台,光固化多材料混合3D打印机1台,蓝光三维扫描仪1台,激光三维扫描仪1台,白光三维扫描仪2台。

校区共用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

128

微机控制电子扭转试验机、压杆稳定装置、静态应变仪等。

校区共用

办公室

教师办公室

395


专用

模型室

建筑模型工作室

138

各类建筑模型材料、展示模型、打印机、电热丝切割机、水泥搅拌机等。

专用

绘图室

建筑绘图室

203

画架、静物台、雕塑台、照明套装等。

专用

图书室

建筑图书室

120

图书总量1755册,中文期刊12种、450册。

专用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40000

印本文献118万种、209万册

校区共用

评图室

评图室

203


专用

档案室

建筑档案室

110


专用

建筑专业积极联络高水平实践平台。(表6-2

6-2 建筑学院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统计表

类别

企业名称

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

综合实训基地

深圳市福田区城市更新局

广州城建学院建筑构造实训基地

福建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