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
常用链接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课程资源平台 Blackboard系统
学生问答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哈工大H608
联系电话:详见机构设置
电子邮箱:due@hit.edu.cn
本科招生网
研究生招生网
教务处
  • 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学研究
  • 教务学务
  • 实践教学
  • 交流学习
  • 学位管理
  • 质量保障
  • 创新教育
  • 终身教育
  •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改革 > 通知公告
  • 关于公布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 关于公布2020年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 关于2020年度质量工程和本科教改项目的立项公示
  • 关于组织2020年度省级质量工程和省级本科教育教改项目评审会的...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研究课题申报通知
  • 关于开展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和中期检查工作的通...
  • 关于开展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和中期检...
  • 2020年省一流本科课程校内评审结果公示
  • 关于公布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 转发:关于征集2020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
  • 转发征文通知: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征集202...
  • 关于公布2020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结果...
  • 关于开展2020年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
  • 关于组织2020年春季学期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
  • 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题案...
  • 关于开展2020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
首页< <1...101112131415>>尾页

学生问答

  • 1
    能转专业吗?要履行什么手续?
    为尊重学生理性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允许学生在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后,如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可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对转专业学生的考核统一安排在夏季学期进行。(1)名额与条件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准入实施细则》,包含接收人数、申请条件、考核方式等,于每学年春季学期末公布。学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后,符合拟转入学院本科生专业准入申请条件的,
  • 2
    允许辅修吗?应该如何办理?
    学校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辅修专业或辅修学位。(1)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辅修专业所设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选修课组成,总学分为20至25之间;辅修学位是在辅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总学分为30至35之间。(2)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在籍本科生,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规定的课程学分后,只要符合接收学院的相关要求,均可申请修读,但在后续的学

2017-06-05 星期五

06

11:25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校历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教务部通﹝2025﹞277号

各学部、学院及相关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度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与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务部通﹝2025﹞260)的有关要求,校区开展了相关立项工作,经教师申请、所在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无异议,现对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批准《哈工大(深圳)-芯源新材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19个项目为2025年度深圳校区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工作联系人:王梦竹,电话:86546723(短号:6245),邮箱:wangmengzhu@hit.edu.cn,办公地点:H-608。


附件:2025年度深圳校区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名单


教务部教研处  

2025年11月13日

(发布人:王梦竹,审核人:邹虹)


附件:

2025年度深圳校区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项目类别

所在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1

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信息学部

哈工大(深圳)-芯源新材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祝温泊

2

智能学部

人工智能科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徐睿峰

3

前沿学部

工业软件产教融合教学基地

焦震钧

4

课程教研室

前沿学部

大学物理教研室

马永辉

5

未来学部

面向结构技术课程群的跨学科教研室

尹  璐

6

学生工作部(处)

卓越人才生涯规划教研室

李  蕾

7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工作部(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铸魂•砺剑”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王宇宁

8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智能学部

以新工科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人工智能赋能《电路与电子学》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王  灿

9

智能学部

太阳能无人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张  凯

10

智能学部

《传热学》智能体开发

邵长孝

11

前沿学部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新型智能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实践

汪  洋

12

前沿学部

智能体赋能:面向专业大类数学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创新

包益欣

13

前沿学部

面向专业学习需求的留学生数理基础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郑  亮

14

前沿学部

“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电化学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胡凯龙

15

未来学部

思政融入、产教协同、智慧赋能:“知识-实践”双循环互动式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林晓钰

16

未来学部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智驱动的跨学科城市设计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佟  欢

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视域下中国古代技术与文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黄鹰航

18

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学-练-赛-证”融合的OpenHarmony端云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仇洁婷

19

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

智能体赋能、交叉融合:《统计机器学习》分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匡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