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维护2022级本科生学年执行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03
发布者:
浏览量:
大
中
小
教务部通〔2023〕57号
各学院:
目前一校三区正在统筹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按学校整体要求,以执行计划调整的方式实现与学校整体修订方案的逐步过渡,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为方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学业进度,请在本研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上完成2022级本科专业在校期间完整四(五)学年的执行计划,维护操作详见手册(附件1)。
二、课程体系调整如下:
(一)总体学分及课程体系框架设置
四年修业年限本科培养总学分为140~155学分。课程体系框架按照学校要求,由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组成(详见表1)。
表1:2022级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框架
(二)公共基础课程及大类平台课程模块(具体课程清单详见附件2)
1.新增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5学分)、国家安全教育(1学分)、写作与沟通(1学分);
2.修改课程信息:思想道德与法治(改为2.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为2.5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改为2.5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改为3学分)、大学英语A/B(原英语听说/读写)、微积分A/B(原高等数学A/B)、计算思维与信息基础(原大学计算机I)、大学语文(变更为文理通识课);
3.体育课程实施“三年制”,共计4学分,第1-2学期2学分,第3-6学期2学分。
(三)自主发展课程模块
自主发展课程,是学校实施多元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包括文理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跨专业发展课程、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需修读不少于24学分。各专业应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课程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围绕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治国栋梁等多元创新人才目标自主选择。
1.文理通识课程,共10学分,其中必修心理类课程2学分、美育类课程2学分、英文课程2学分,为强化学生使命担当,增设思政类选择性必修课程,须选修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类课程至少1门。其他通识课程类别修读要求由各专业自定。
2.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其中创新创业学分不少于2学分,学生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一项目、大创训练、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获取;社会实践学分不少于1学分,学生可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境外研修等方式获取。其他获取途径可由学院自行统一组织实施,并上报教务部备案。
3.增设跨专业发展课程,包括跨专业课程、研究生课程,鼓励各学院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专业课程,设置辅修专业或新型辅修专业,做好课程资源供给,深化交叉人才培养。
(四)其他
秋春季学期课程学分一般20学分左右(第四学年春季学期除外),夏季学期一般不少于2学分,每学期考试课程不超过4门(有公共课的情况下可酌情增加至5门),第一、二学年学分占比应不超过55%,实践教学环节占比原则上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劳动锻炼要求,通过设置劳动教育专题课程或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不少于32学时。
三、请各学院于2023年4月11日前完成下列工作:
(一)填写并提交附表3,给出可供外专业作为“跨专业发展课程”的清单。后续教务部会汇总全校区跨专业发展课程并返给各学院,专业需统筹规划,紧紧围绕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治国栋梁四类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目标分别给出学生跨专业发展课程的修读建议。
(二)完成执行计划维护工作,在维护过程中统筹考虑课程师资情况,待教务部确认后执行计划即可生效,请学院确认无误后打印一式一份,经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提交至教务部备案。原则上确认执行计划纸质版提交后不再接受变更申请,如因特殊原因需修改的,请提交《执行计划调整表》。
工作联系人:李尚真,26401765,H608室。
附件:
1.本研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执行计划维护操作手册
2.2022级公共基础课和大类平台课清单
3.可供外专业作为“跨专业发展课程”的课程清单
教务部
2023年4月3日
(发布人:李尚真,审核人:邹 虹)